第二届轨道技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4-11-01     信息来源:袁鹤鸣     浏览次数:355    

1025日,由中国铁道学会标准化委员会主办、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铁科院、铁一院、铁二院、铁四院、北京交大、西南交大、中南大学等单位协办的第二届轨道技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论坛以轨道新航标——数智引领,绿色起航为主题,聚焦轨道理论研究、工程设计、智能建造、智慧运维和减振降噪等方面的轨道工程技术创新与实践,旨在增强轨道全产业链从业人员的凝聚力,提升轨道专业在铁路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影响力。

1730422480115006012.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主任卢春房,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李惠,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曾鸣凯,以及来自国铁集团相关部门及所属企业、高校院所、铁路公司、轨道交通工程领域相关企业等80余家单位的300余名嘉宾和代表参加本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铁道学会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论坛召集人赵国堂主持。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曾鸣凯,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利国先后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李惠分别作主旨报告。

曾鸣凯秘书长在致辞中代表主办单位对论坛的隆重召开表示祝贺,号召与会人员坚守初心、矢志不渝,奋力推动科技创新,推动轨道工程在新时代新征程再写华章。

1730422499572057738.jpg

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曾鸣凯致辞

张利国总经理在致辞中代表承办单位对与会代表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倡议以本届轨道技术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合力,做好服务支撑,持续推动铁路轨道技术进步。

1730422510231080389.jpg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利国致辞

卢春房院士围绕《如何发挥中国高速铁路的优势》,在详细阐述高速铁路独特优势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发挥高铁优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1730422518599080911.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作主旨报告

翟婉明院士围绕《高速铁路动力学选线设计与工程实践》,阐述了如何在缺乏设计标准的条件下科学确定线路平纵断面参数,提出了面向行车安全平稳性的选线设计方法。

1730422526688040614.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作主旨报告

李惠院士围绕《桥梁安全监测与诊断物理机器学习方法》,阐述了在高维空间挖掘监测大数据蕴含的桥梁安全行为机制,进一步指明了桥梁等土建结构发展的智能化方向。

1730422537808011827.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惠作主旨报告

中国铁道学会标准化委员会主任赵国堂、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高亮、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王平、国家能源集团卓越工程师孟宪洪、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顾问总工程师杨秀仁、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叙洪分别作主题报告。

1730422547763099583.jpg

中国铁道学会标准化委员会主任赵国堂作主题报告

1730422575396017899.jpg

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高亮作主题报告

1730422586717070663.jpg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王平作主题报告

1730422596133068915.jpg

国家能源集团卓越工程师孟宪洪作主题报告

1730422608955063536.jpg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顾问总工程师杨秀仁作主题报告

1730422620594097100.jpg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叙洪作主题报告

论坛对标轨道行业的发展需求,邀请了来自高校、科研院所、铁路局、设计院、产品研发企业的15名专家学者,聚焦轨道理论研究、工程设计、智能建造、智慧运维和减振降噪等方面分别作专题报告。此外,论坛还提前征集了轨道领域的科技论文,其中26篇论文在《中国铁路》杂志第二届轨道技术论坛专刊上刊发。同时,经会前组织专家评审,选出10篇论文作为本届论坛荣誉论文进行了现场颁奖。

1730422629680090264.jpg

第二届轨道技术论坛荣誉论文颁奖

1730422638038051912.jpg

第二届轨道技术论坛嘉宾与代表合影

轨道是保障列车安全、平稳和舒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是铁道工程核心技术之一。近二十年来,我国在铁路轨道系统前沿研究、创新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一系列轨道结构新技术,开发了智能化布板软件、特种施工装备、综合检测车和轨道监测系统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在轨道理论研究、工程设计、智能建造、智慧运维和减振降噪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些成果不仅填补了多项轨道技术空白,创造了多项国内国际第一,更见证了中国铁路轨道事业从起步到壮大、从追赶到超越的非凡历程,为建设交通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轨道技术论坛将继续秉持初心、牢记使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铁路轨道技术的持续进步,为奋力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贡献力量。